现时看来,发生在2007年7月22日的Intel中央处理器(泛指Desktop型)降价颇具意义。Core 2 Quad Q6600和Core 2 Quad Q6700(Core 2 Quad QX6700)两款四核心产品的千颗单价降幅分别高达50%和47%,而当看过新一季Intel中央处理器价格表之后,你会“意外”地发现四核心的Core 2 Quad Q6600居然会同双核心的Core 2 Duo E6850同为266美元。换言之,四核心产品线上局部型号的价格已经与主流双核心处理器处于同一价格水准,而这显然亦是使用者所愿意看到的。
Intel Desktop ProCESsor Roadmap
正如你在上面这幅截止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Intel Desktop Processor Roadmap中所看到的那样,伴随着千颗单价的巨幅跳水,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的确已经跨入了主流中央处理器的行列。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如果你购买中央处理器的预算相对充足,那么你究竟是会选择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还是双核心的Core 2 Duo E6850呢?毕竟除了相同的千颗单价,你实在不能从两者的规格中发现什么共性了。
一种意见认为,多核心仍是现时中央处理器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千颗单价相一致的前提下,虽然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在时钟频率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但是更多的内核数量以及随之更大的L2 Cache二级缓存容量将成为其被选择的理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无论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亦或是3D游戏,现时多核心应用并未真正成熟,因此前端总线更快、时钟频率更高的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更加适合现阶段选择。而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意见促成了我们这次的测试。
[Page]
●四核心C2Q Q6600和双核心C2D E6850之异同
正如我们方才所提到的那样,是同为266美元的千颗单价使得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和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走到了一起,不过我们认为,了解两款处理器在规格方面的异同是更为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亦或是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现时均普遍基于G0 Stepping生产,这不但使得产品较之旧有Stepping拥有更好的超频效能,亦使得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的TDP热设计耗能由105w降至95w,而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则仍然保持65w的TDP热设计耗能不变。
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较之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的优势:
●两倍于后者的四组内核,确保在多线程应用和多任务操作下拥有更好的效能。
●两倍于后者的8 MB L2 Cache二级缓存容量,更加适应Microsoft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的应用需求。
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较之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的优势:
●时钟频率快25%,确保在非多线程应用和多任务操作下的绝对效能。
●前端总线频率快25%,中央处理器与内存模组经过北桥芯片的传输带宽由8.5 GB/s提升至10.7 GB/s,确保系统拥有更好的整体效能。
●TDP热设计耗能低46%,不但使得散热模组变得简易而廉价,在超频效能方面亦更胜一筹。
[Page]
●我们的测试环境和效能评估工具
在本次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英文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 vista Ultimate 6.0.6000 x86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所有测试软件运行过程中均使用默认桌面主题和“最佳效果”,关闭屏幕保护、休眠、系统还原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并统一使用公版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
[Page]
●数字办公效能测试
在权威办公效能评估工具BAPCO SYSmark2007 Preview中,默认时钟频率下的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依然能够快过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而当两者均运行于3.6GHz的时钟频率下时,后者的多核心优势得以逐步显现,且上述状态出现于Office Productivity办公生产力和3D Modeling三维造型能力评估中。值得一提的是,在Video Creation影像创作效能评估中,超频至3.6GHz的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依然无法超越运行于默认时钟频率下的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可见多核心在编码应用方面的优势仍十分明显。
[Page]
●基准综合效能测试
在默认时钟频率状态下,PCmark2005似乎更青睐于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而Core 2 Quad Q6600的多核心优势则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不过当两者均运行于3.6GHz的时钟频率下时,后者的效能优势则体现得相当明显。至于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模组两大子系统的效能评估结果,也是完全合理的。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和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分别凭借核心数量和总线频率优势领先对方,即便是在超频状态下也依然如此。
[Page]
●编码及渲染效能测试
包括大名鼎鼎的Apple公司所出品的Quicktime Pro在内的多种视讯编码工具均能够对多核心中央处理器提供良好支持,这亦使得在默认时钟频率方面处于绝对劣势一端的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能够轻易获胜的关键,不过同为Apple公司所提供的iTunes声效编码工具只能够提供对于两组线程的支持,因此获得上述评估结果亦并不令人意外。至于在以CineBench Release 10这类3D渲染工具为代表的应用中,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无疑是占据绝对优势。
[Page]
●3D游戏效能测试
多核心中央处理器往往并不能够在现时主流3D游戏中获得上佳表现,这一点在热门RTS即时战略游戏Company of Heroes英雄连中体现得相对明显,而另外一款经典测试用FPS游戏——F.E.A.R. Extraction Point极度恐慌:撤离点虽然推出已久,不过在相同时钟频率状态下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的效能已经能够超出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达17%。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开支持四核心中央处理器的RTS即时战略游戏Supreme Commander最高指挥官中,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在默认时钟频率下即可赶超3.6GHz的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效果已十分显著。
[Page]
●全文总结
据我们最终的效能评估结果显示,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凭借核心数量和L2 Cache二级缓存容量优势在多任务操作、多媒体编码应用以及三维渲染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则依靠更快的前端总线和时钟频率获得了更好的内存模组以及3D游戏效能,而效能评估工具对于体现四核心以及双核心中央处理器效能的优势侧重无疑是尤为关键的。
千颗单价由530美元巨幅跳水至266美元,意味着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将跌破2000元人民币大关,现时的它似乎正在扮演着当年双核心Pentium D 820的角色。在全面转产G0 Stepping之后,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完全有能力在1.4v左右的Vcore电压之下将时钟频率稳定在400 x 9即3.6GHz的水准,而其受众群体所使用的主板档次亦完全能够满足中央处理器对于超频效能的要求,此时即便是双核心Core 2 Duo E6850达成高于3.6GHz的时钟频率,也依然很难能够撼动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的领先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在千颗单价一致的前提下,若将中央处理器超频之后的效能计算在内,那么应该是四核心Core 2 Quad Q6600更具吸引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