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液晶产业的代表,北京市政府斥资上百亿打造的京东方,在经历了2003、2004年的繁荣后,陷入了亏损的泥沼,2005年亏损16亿,2006年三季度亏损额再创纪录,突破16亿,负债率更是从1997年的33%上升到2006年中期的90%(后经过定向发行才将负债率降至75%),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
不仅如此,分析师普遍预期公司未来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其刚刚投产的五代线就遭遇了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等竞争对手的升级威胁,2006年初夏普第六代线已投产,9月三星、索尼第七代线投产,而且三星和索尼打算进军第八代,另外,台湾地区的六代线也已进入量产阶段,产品的升级推动市场需求逐渐从17英寸屏转向19英寸,结果五代线产品价格一路跳水。在LCD这个规模效应显著的行业内,京东方要想摆脱困境,只有不断升级,但业内专家介绍,五代线投资大约要100亿,六代线约200亿,目前投建的七代线甚至达到3020亿。资金瓶颈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为了创造规模效应,国内三家TFT-LCD的龙头企业———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计划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一个联合体,不过,合并后的新企业虽然能够享受一定的规模化采购优势,但要想突破生产技术和规模的瓶颈,根本上还必须解决融资问题———无论是京东方、还是上广电,或是合并后的新企业,要想成为中国的三星都必须突破融资的瓶颈。
在一个快速升级的行业内,追赶者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中国的液晶厂家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凭借其背靠的庞大市场与廉价的劳动力,绝对有可能取代三星成为世界最大的液晶生产商,但关键是如何坚持?在液晶行业内,坚持就意味着企业要承受持续的亏损与持续的高投资,而这一切都要有足够的融资能力支持,就像媒体评论的“京东方的老总这些年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找钱”!
三星:相对封闭市场环境下的政府投资人
与美国的自由市场体系不同,东亚各国在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过程中,长期机构投资人的角色由政府担当了。以韩国为例,为了促进LCD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支持企业研发,并从2001年起将课征8%关税的平面显示器制造设备纳入无关税项目,此外,还通过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三星、LG等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企业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内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LCD生产国。
京东方:被卡在开放与封闭市场中间
反观中国的液晶企业,它们被卡在了自由市场与封闭市场中间,结果在融资道路上一直“知音难觅”。 这些年来,京东方在融资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是,京东方的资本市场融资通道受到很大阻碍!
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投资人的北京市国资委尽管也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又是债转股、又是组织银团贷款、参与定向增发,但是以一地政府之力显然难以支撑LCD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京东方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的一个鸡肋,此次京沪两地企业的合并重组也是一种政府资源的配置调整!但是,以上海市政府一地之力也同样很难独撑大局,毕竟12亿元的增资与LCD行业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无论是京东方,还是合并后的新企业,要想突破规模的瓶颈,唯一的出路是寻找更合适的投资人,而在知音难觅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改变融资产品、分拆投资风险,让不同的投资人去认领与各自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收益产品,而政府则作为剩余风险的承担者,从而打通两个市场的融资渠道。
中国的液晶厂家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凭借其背靠的庞大市场与廉价的劳动力,绝对有可能取代三星成为世界最大的液晶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