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发的SanDisk存储卡质量风波,引发了各大媒体、网站以及读者的高度关注。
背景介绍:
由于三星在闪存生产制程正由SLC转向63纳米制程的MLC,而下游台湾地区慧荣科技等控制芯片公司却未能及时地调整控制芯片,因此无法稳定地支持MLC闪存所需的整页一次写入方式。并最终导致了采用三星63纳米制程的MLC闪存产品出现数据存储不稳定的情况。用户在使用2~3个月这种存储卡后会出现数据丢失、写入失败等等严重问题。
相关厂商为了转嫁风险,纷纷快速抛售大量有质量问题的SD存储卡库存,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市场)成了主要对象。其中,中国市场由于法规不健全和消费者无法辨别存储卡品质,从而成为重灾区。
台湾有四家主要的存储卡控制芯片供应商,分别是慧荣(SMI)、擎泰(Skymedi)、群联(Phison)和亮发(Incomm)。
台湾慧荣科技(SMI)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苟嘉章11月1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表示:“的确有一批不兼容的控制芯片流到市场上,但是数量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仅有几十万颗”。至于是哪家公司的产品,苟不愿透露。他解释道:“这批产品采用的是COB工艺芯片,一旦打过之后就无法更改。因此,SD存储卡厂商可能难以承担这笔费用”。这意味着大量问题SD卡抛入中国市场不是空穴来风。资料来源点击这里查看。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此次因为整个NAND型闪存产业由SLC(Single-Level-Cell)制程转换至MLC,挑战度属于高标,对控制芯片业者而言,无疑是相当严峻的考验!这次有多家控制芯片业者在MLC芯片支持度上,都出现有兼容性问题,根据下游存储卡客户反应,目前仅有群联(Phison)和亮发(Incomm)的产品在MLC芯片支持度上最为稳定,然其它的控制芯片业者多少都有遇到类似难题。”很显然,慧荣(SMI)、擎泰(Skymedi)的控制芯片均与此次质量风波有关;由此不难理解为何苟嘉章总经理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前喊冤、欲言又有所指的原因了。资料来源请点击这里查看。
小知识:
COB(Chip on board)工艺,是指厂商为节省成本,没有采用标准的闪存芯片+控制芯片独立封装的形式,而是将闪存芯片和控制器芯片直接连接,封装在一体,并固定于印刷线路板上的生产方式。
针对上述报道的质量问题,我们针对市面上主流的SD卡进行拆解观察,找找究竟谁才是真正的“问题SD卡”。
SD卡主要由4个主要部件构成,首先是外面的塑料包装盒,其次是保存用户数据的Flash闪存芯片,再次是主控芯片,最后是PCB以及周边元件。其中,Flash闪存芯片和控制芯片构成了存储卡最核心的部分,数据的保存和传递就是靠他们完成的。
【图】金士顿1GB SD卡外观(点击放大)
金士顿1GB SD卡使用全新包装和外观设计,新颖时尚,产品的最大卖点就是品牌口碑和中等的售价。此外,金士顿1GB SD卡出厂前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兼容性和稳定性都不错。
金士顿1GB SD卡采用三星闪存芯片+独立控制芯片,符合制造要求,尤其是采用了三星新款Flash闪存芯片,品质优秀。
【图】KINGDISK(胜创)1GB SD卡外观(点击放大)
KINGDISK作为胜创存储卡的一个新系列,主攻主流用户,这款1GB SD卡使用了常规封装工艺。
KINGDISK(胜创)1GB SD卡同样符合设计要求,内部采用了现代MLC闪存芯片很好的控制了产品成本,但品质和稳定性依然值得信赖。
东芝(Toshiba)2GB SD卡在市场上并不太常见,由于东芝是日本很有实力的芯片制造商,因此虽然产品价格稍贵一些,但依然得到部分忠实用户的信赖。
东芝2GB SD卡也使用了正常的制造流程,但其采用的独立控制芯片非常少见,封装形式也很独特。
本次选用的Sandisk 1GB SD卡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所得,之前曾做过真假对比,详情点击《差异太大 Sandisk真假SD卡多图对比》。
Sandisk 1GB SD卡内部使用了COB封装,PCB底板的长度也仅有其他产品的一半大,芯片上印有“Sandisk”字样,产地为中国。前面我们已经提到,COB封装的存储卡在使用中存在质量隐患,这也正是为什么这批Sandisk 1GB SD卡遭网友多次投诉的原因所在。
日前,受质量风波影响的品牌已经纷纷在媒体上发表声明,以示与此次风波划清界限。尽管如此,上述品牌均仍在大幅降价。据深圳最大电子市场当日行情报价,存储卡普遍出现大,最高幅度可达25-30%,但出货量增长不明显,经销商普遍持观望态度。东芝、松下等因未受此次质量风波的影响,价格相对平稳。
编辑评语:
随着SD卡质量风波的愈演愈烈,质量隐患将会逐渐暴露出来。究竟谁是真正的“问题SD卡”?相信答案已经水落石出。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将成为品牌优劣的试金石,中国的存储卡行业是否也会因此而重新洗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